1981年,莊錦成隻身來到廈門,過著不安定的顛簸生活。1984年春,他與人合夥包工開山的歷經數月艱辛的報酬6000多元,承包工頭一文不給就逃走了。踏平坎坷成大道。1985年下半年,經一位朋友的推薦,抱定“愛拼才會贏”信念的他終於在蓮花開發區的工地上找到了一份搭建臨時竹房的活兒,儘管價錢不高,活兒又累,但他還是歡喜得一夜睡不著覺,他立即組織人馬,進行施工。完全按照甲方的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這一次雖然沒有賺到什麼錢,但卻贏得了聲譽,開了個好頭。不久,他又接連攬上蓮花區二、三、四組團施工任務,連續幾年沒歇過工。在生活的道路上,他含辛茹苦、披荊斬棘,不停地向前邁進;在建築工地上,他一絲不苟,環環緊扣,把質量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他非常重視引進新技術,“鋼纖維混凝土”是莊錦成從上海引進的,利用這種技術減少水泥路面的鋪設厚度10%~20%,可以達到同樣的質量和效果。既節省了原材料又減少了施工量,還可提高效益。莊錦成正是靠優良的質量、誠信的道德和先進的技術贏得了聲譽。1995年上半年,在鄉政府的引導下,他在家鄉小乍村辦起了第一家石雕廠——新潮石材製品廠。投資 400多萬元,占地16000平方米,主要生產日式墓碑、石燈籠等,產品暢銷日本、東南亞等地。他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終於闖出一條創業路,從一個打工仔發展到擁有近千萬資產的企業家。從1996年5月開工到秋季交付使用的3個多月里,他經常親臨工地促進度,把質量,他吩咐採購人員一定要買上等的建築材料。幾年來,莊錦成為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家鄉的其他公益事業,錦成一樣慷慨解囊。據不完全統計,莊錦成為造福桑梓,回報社會無私奉獻達百萬元以上,占其總資產的百分之十幾,被人親切的稱為“公益廠長”。《福建工商報》、《人民政壇》、《福建改革》和《泉州人大》等報刊雜誌大篇幅地宣傳他感人的先進事跡。